close

文化產業從博物館看文化產業經營

四文資二        9542005  李家安
四文資二        9542041  郭昱良
四文資三        9442040  王永欽
博物館是文化產業之一,他的經營方向有兩種,一種是當作平台,將文化傳播出去,另一種是做成在地文化的媒介,發展在地性。我們這次參觀的嘉義交趾陶文化館就是在推廣嘉義交趾陶文化,嘉義是台灣交趾陶文化的發源,從最出名的交趾陶藝師葉王,直到現在交趾陶技藝有眾多派系,系上也有交趾陶藝師--呂咏磬老師將傳統技藝帶進校園,交趾陶館位於嘉義市文化局地下一樓,裡面介紹交趾陶在台灣的歷史以及許多藝師的藝品,以及眾多目前藝師的介紹。

交趾陶館雖作為交阯陶文化傳播之媒介,但其內部之介紹卻過於籠統,世人對於葉王生平眾說紛紜,但其對於葉王的介紹卻是在網路上隨手可得的資料,另外,藝品之介紹過於簡短,內部的交趾陶教室已鮮少人使用,目前已變成倉庫在使用,對於本來是做為文化傳播的地方,但其經營卻是如此敷衍,很難看得出其對於發展文化之用心。

如何使地方文化發展,地方文化館以及社區營造是很重要之課題,透過社區營造能讓居民認識地方文化,接著利用地方文化館將地方魅力再現,雲林地方故事館就是很不錯的例子,社區發展協會利用其做為地方故事的傳遞,使地方文化能夠傳承,嘉義交趾陶文化以源遠流長,透過許多藝師如林添木、洪坤福、高枝明及呂咏磬…等,將其文化傳承,呂永磬老師還做到「藝術入監」使監獄受刑人也能在監獄學得一技之長,其對文化傳承之用心,是難能可貴的,但交阯陶文化館卻無法展現其功用,其內部多令人感覺純為瀏覽,很難感受到其文化的豐富以及其價值,這或許也跟台灣許多節慶辦的文化節相同,無法從文化節中感受到在地文化,例如古坑柳丁節,將農夫辛苦栽種之柳丁買下後放置路旁當裝置藝術,但因天氣炎熱導致柳丁快速損壞,這種舉動讓我們很難去了解其要帶給我們之文化意義為何,反到像是在浪費公帑,很難令人認同。

要如何去做文化館之經營?從文化經濟學一書中「需求源於消費者的品味與偏好」,但品味要如何成形?[1]交趾陶藝術其自在台灣出現以來,多為用於傳統建築之裝飾物,在最近慢慢轉變為擺飾品,而交趾陶藝師陳秋美[2],試著跳脫傳統,而將交趾陶藝引入更貼近人的生活中,利用交趾陶製作出許多生活用品,如:肥皂盒、筆筒…等,將其生活之品味發揮淋漓盡致,所以,品味如何成形?在其享受藝術並對藝術有暸解認同後,品味才會慢慢成形,例如:我們觀賞米勒之畫作,但我們對於作者之事跡及歷史毫無認知,對其畫作就只會草草瀏覽過,很難去仔細觀賞並且去了解其所帶來之涵義,唯有瞭解認同後,才能明白其作者要讓我們體會的意涵,除了觀賞者認同外,經營者也必須一定認知,如何告訴觀賞者這是值得觀賞的!以交趾陶館為例子,過於籠統的交趾陶歷史介紹會讓觀眾覺得網路都有何必來此一看,做為文化館必須去考究交趾陶的歷史,多家說法論證後,去證實並考察其真實性,再放給觀眾去瀏覽,讓觀眾能夠對交趾陶歷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,且能夠思考為何交趾陶會成為台灣眾多技藝之一,再者,除了介紹交趾陶於傳統建築上的利用外,也可多擺設其與現在生活多相關之作品,此在文化創意產業推廣以及在地方文化發展會有相當之助益。



[1] 文化經濟學       典藏出版    P145        2

[2] 交趾陶藝師       陳秋美 圖為利用博山爐的概念來做成嘉義八景<<阿里山的森林小火車>>

3 圖片擷取至線上博物館-陳秋美老師交趾陶 http://www.cmoremap.com.tw/index_newmap.php?userid=5642062&mid=1275

終於有進步了.....泣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uper152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